【寫作的練習本】
**
休假日在浮光書店談完書稿作業,跟著廖志峰兄到臨近的雄獅星空拜訪,順道參觀了藝廊的展作。畫我不太懂,但現場展示的畫作童真、幻想的筆觸令人印象深刻。我不禁好奇,一個人要與這個混濁的世界保持著怎樣的距離,才能在走過三十多年的生命歷程後,依然對這個世界保有這樣美好的信念與想像。
藏身在人潮繁沓的百貨街區,小巧安靜的展示空間令人放鬆。第一次在現場細細比較原作與燈箱畫的區別,我驚訝地發現,光幾乎就是顏色的主宰,隨著明暗的變化完全可以改變一幅畫給人的印象。但作為一個編輯人,我更想知道答案的是,那什麼是文字的主宰呢?是音樂嗎?
當然,當我說「光是顏色的主宰」,並不是說畫作的筆觸、層次、結構不重要。就如同說,如果音樂是文字的主宰,那也並不表示有關文稿的修辭、描寫、布局不重要一樣。
但是作為最可珍貴的價值,也許光與音樂才是畫作與文字的最終裁判者吧。就如同有人說過的:詩是散文的昇華,而音樂是詩的昇華。
自己的文字離被音樂裁判之門還遙遠得很,只是看到現場一併陳列的畫家速寫本,具像化了一位畫家精實的成長之路,不禁又好奇一個寫作者的成長之路為何?
大大小小畫家可以帶著寫生本,作為日常的練習,隨時捕捉感動自己的形體與光影;那一個寫作者呢?他能帶本筆記本說:我今天要去海邊寫生嗎?我早上要去菜市場速寫嗎?寫作者可以同樣隨時專注以文字去描寫景觀,敘述經歷嗎?
我沒有聽過這樣的作家成長之路,但也許這真的是許多作家自我修練的秘密,只是不為外人道而已。
所幸有臉書,為大多數人提供了一個文字速寫的平台。其實,臉書比速寫本更適合練習寫作,畢竟文字的表現力在於敘述,它需要時間感受、蘊釀,更需要沉澱後的組織重述。
曾經希望每天寫一則臉文,如同畫家的寫生本,作為一種不懈的日常練習,作為一種寫作養分的堆積,作為一種創作方向的摸索;可惜畢竟疏懶,終未如願。
**
《深度報導寫作》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88881